中國江蘇網(wǎng)2月10日訊 這兩天,龍虎網(wǎng)上一位網(wǎng)友先后發(fā)的2篇帖子:“南京何曾來的有軌電車?——質疑南博‘民國館’”和“‘民國館’有軌電車風波緣自院方疏漏”,帶火了南京博物院“民國館”里的有軌電車。除了有網(wǎng)民專門跑到民國館去參觀一番外,那輛備受爭議的有軌電車亦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熱議的話題。
網(wǎng)友質疑:有軌電車展覽“玩穿越”存有疏漏
記者昨天聯(lián)系上了這位網(wǎng)名“老家在顧樓”的網(wǎng)友。該網(wǎng)友表示,他已經退休,目前在南京檔案館幫忙整理一些史料。據(jù)他了解,過去南京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各類交通工具應有盡有,唯獨就少了這有軌電車。這位網(wǎng)友同時強調:“我打小就生活在南京。小時候當別的城市出現(xiàn)有軌電車的時候,特別希望在南京也能坐上,可這個愿望一直沒有實現(xiàn),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老家在顧樓”認為,南博的民國風情一條街如果展示的是民國風情,有軌電車的存在當然無可非議。但關鍵在于南博現(xiàn)在向游客展示的是南京風情,有軌電車的出現(xiàn),會給不了解南京歷史的人帶來誤導,“尤其會誤導青少年,讓他們誤以為這是上世紀30年代,南京人出行的交通工具。作為一個權威的知識傳播機構出現(xiàn)這樣的疏漏,我覺得影響不好,希望南博能重視起來。”
南博解釋:并非所有文物均來自南京本地
對此,南博表示,民國風情一條街展示的其實是全國范圍的民國風情,文物均為從全國各地民間征集而來,都是民國時期的文物。因為地處南京,所以當初在規(guī)劃設計的時候,融入了不少南京元素,有比較濃厚的南京味,故而引起了那位網(wǎng)友的誤會。
南博,作為免費對外開放的文化場館,一直深受大眾歡迎,春節(jié)期間人氣爆棚就是最好的證明。據(jù)了解,自南博2月1日(正月初二)開館以來,日均客流量均達1.4萬人次左右,為平時雙休日的2倍左右。很多外地游客都把南博作為主要游覽對象,甚至還有上海、天津、山東、武漢等地的游客專程慕名而來。
南博,已經成為南京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地標。
專家:有軌電車的爭議事件其實是好事
南博民國館有軌電車的爭議事件,在南京文化圈里的人看來,其實是件好事。
民俗專家王永泉認為,通過這件事反映出我們的文化展覽還是辦得太少了。民國離我們并不遙遠,但很多常識性的知識人們卻并不了解,這值得我們反思。應該借此機會加強對民國知識、民國文化的普及。此外,不僅僅是民國知識、民國文化,其他歷史時期的文化知識也應該得到弘揚。
據(jù)悉,為了讓前來南博的游客都有不虛此行之感,春節(jié)長假期間一直到2月底,南博特地安排了多場文化活動。在非遺館小劇場,14日(元宵節(jié))、15日、22日晚7點半開始,江蘇省演藝集團的演員們,將分別帶來杖頭木偶戲、元宵節(jié)晚會《梨園芳華》、京劇專場、錫劇專場。
南博的文化活動可謂豐富多彩。專家認為,僅僅只靠南博一家挑大梁是遠遠不夠的,其他的文化場館也要多多行動起來。
反思:讓免費文化大餐再多一些
在南京,大多數(shù)公共文化場館從2008年開始便已陸續(xù)實行免費開放。比如江蘇省美術館、南京博物院、南京圖書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梅園新村紀念館等等。
不過,免費的文化大餐永遠也不會嫌多。
當然,也有人會說,文化展覽辦再多也不一定人人捧場,還不如集中精力辦幾個精品展。
也是,看車展的人往往比看文化展覽的人要多得多,畢竟香車美人,誰不愛?
成年人平時忙于工作,假日忙于娛樂休閑。社會公眾日益浮躁的心態(tài),已使傳統(tǒng)文化日益淡出公眾生活。學生們平日忙于學業(yè),假日忙于“進班”,也無暇看展覽。但在記者看來,只要有免費的展覽,就一定會有人去看。畢竟,絕大多數(shù)人還是喜愛這種精神享受的。學生們在課余之時,也一定會樂于走進這種精神的樂園,與家長一同享受天倫的同時也一并享用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