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目標客戶的跟蹤、解釋以及服務,我們都可以較為方便而且熟練地實施,我們畢竟有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每個人都能靈活運用的中文。我們甚至可以通過電話為客戶提供明了的說服和勸說,同時國內客戶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您的展覽情況,只要我們確實主辦一個有前途的展覽,最終獲得這些潛在客戶的認可應該不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務。但是針對海外潛在參與者呢?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去參加一個國外的展覽而且主辦國是被普遍認為服務尚未國際化的國度,你會要求主辦方提供那些信息和服務呢?
我們有許多展覽的主辦者確實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前往各國使館以及各種目標國家的商務機構,懇請他們協(xié)助組織參與,甚至把這些機構捧為上上賓,只要招來,就如何如何;同時我們也前往許多國內甚至國外的同類展覽現(xiàn)場宣傳和接觸潛在的海外展商,但是所有這一切只是把我們的“產品”呈現(xiàn)在我們還不確定的客戶的面前,離他們做購買的決定還有相當?shù)木嚯x,因為客戶從接觸您到對展覽的信任還需要更多的信息獲取以及了解。
根據(jù)這樣的一個原則,我們當然要從海外客戶的參與決定過程著手考慮建設展覽的營銷服務系統(tǒng)。
如何提供一個國際化的信息供應系統(tǒng),讓海外客戶主動地而不是被動地了解豐富的展覽信息,產生參與欲望?
如何以雙方都感覺有效且經濟的方式進行參與咨詢?
海外參與者具有多年的國際化展覽心理模式,強行改變這個模式勢必減弱他們對展覽的信任,那么如何為海外參與者提供個性化的暢通的咨詢服務?
其它更多
無論是海外的,還是國內的潛在參與者,當他們獲得某個與自己有關的初步信息時,多數(shù)會給予一定的關注,因為他們無時不在尋找著新的市場、新的發(fā)展契機,但是針對海外企業(yè),他們與國內客戶一樣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好的咨詢以及服務,國內客戶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適應國內展覽的一切,同樣地,海外客戶也是習慣地運用自己的模式判斷我們的展覽是否適合他們參與,當他們不能或者很難得到應有的信息及服務模式的時候,參展決定迅速夭折是必然的。
建設一個國際化的展覽運營模式并非一個技術難題,而是一個思想意思以及服務模式的轉變,不是將必要的資料翻譯成英文就是國際化了,因為我們翻譯的只是我們中文的思想,是將我們自己的模式用英文來告訴海外人士,而不是按照海外市場的需求建設我們自己。如果我們的英文資料不準確或者不全面,甚或使用錯誤的英文,那么這無非是告訴我們的潛在客戶:我們的展覽很爛!